京张铁路,沪淞铁路和唐胥铁路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1:30:44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指挥和领导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 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修筑的铁路,虽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它是为一个人祭祖修筑的铁路。
1874至1875年间,直隶总督兼北洋事务大臣李鸿章先后派人到直隶磁州和湖北兴国勘探矿藏。1876年11月,他又派唐廷枢到唐山开平一带勘察,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煤,于是首先开办煤矿。
1878年8月,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未出数月,出煤极旺”。为了把煤从矿区运到最近的海口装船运出,唐廷枢在1879年禀请李鸿章准许矿务局修筑唐山到北塘口的运煤铁路。李鸿章对修筑铁路很感兴趣,他早在1874年上奏清廷的《筹议海防折》中,就认为“南北洋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联通”,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可惜他的主张,“其时文相目笑存之,廷臣会议,皆不置可否”。
接到唐廷枢的禀奏,李鸿章机敏地感到这正是实现他筑路计划的好机会,于是便立即上奏朝廷,请修铁路,以便运煤。清政府也深知中国的机械船只,以煤为命,所以很快就批准开平矿务局自修铁路。李鸿章便聘请开平矿务局工程师、英国人金达负责督修。谁知正在筹办之时,突然又奉旨收回成命,筑路计划再次流产。
铁路不让修筑,开平矿务局只好开掘运河运煤。可是运河只能挖到胥各庄,因为胥各庄到矿区那段路地势高陡,河水上不去。矿务局再次请修铁路,这次奏明只修胥各庄到唐山之间的一小段。因清廷怕震惊了东陵的先王神灵而禁止使用机车,所以特别声明,路成之后,火车用骡马拖拉。清政府才算批准了这个奏请。
铁路既修,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轨距。为了省钱,有人主张采用2英尺5英寸,有人主张采用日本式的3英尺6英寸,但是英国工程师金达力主采用4英尺8英寸半的标准轨距(1.435米)。他认为这条矿山铁路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巨大铁路系统中的一段,如果现在采用窄轨,虽然省钱,却会对以后修路带来不良影响。经过一番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