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助我谈谈清华北大的优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02:57

时值国内参与高考学生纷纷开始择校的时机,《财富时报》日前刊发了《北大清华地位遭冲击优秀生源为就业转考香港》的文章,文章回顾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民间发出的对于清华、北大两所大学发出强烈质疑,指出: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在遭至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走向说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财富时报》7月1日)

  事实上,个人以为,上述结论本身并不完全正确。这是因为目前就实力而言,在国内、至少在大陆,清华北大的实力仍远非其他高校所能望其项背。然而问题在于,清华和北大在国内即使永远保持优势、但是面对本土之外高校的成长却始终无动于衷的话,那么这毫无疑问都是一种耻辱。

  国内的学生纷纷选择香港高校,本身并不能说明学生及其家长都是出于高额奖学金而去的。相反,一个在国内读四年本科不过花费数万元的普通家长,心甘情愿要到香港花四十万元读大学,这本身实在耐人寻味——他们到香港去寻找什么,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究竟缺少哪些东西?

  事实上,从办学思路上来讲,清华北大一直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在办学上,不愿意和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公平竞争,一味延续向政府要钱、要特权办教育的老路。不客气地讲,清华北大今天之所以在国内仍然居于领先地位,不在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其学术氛围的创建、更不在于师资力量和国际声誉的建立。北大清华之所以仍然是北大清华,不过是因为政府要“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高校罢了。说穿了,北大清华的是教育部一直要树立的一个品牌。这样一所只会烧钱的学校,缺乏竞争机制的刺激,不堕落到“二流大学”才怪呢。

  清华北大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各地高校的教育样板。事实上,一直以来,政府对高校仅仅只是投资,却始终缺乏有力的业务考核手段。由于政府这只有力的大手的牵制,高校内部本身就是一个官场。这样,学术氛围创建的初衷就被扼杀了。——大学里的一群知识分子,不是要进行学术研究,而是要拼职称、拼位子。在这种环境里,谈什么创新与发展?与时俱进究竟从何谈起?而内地的高校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政府投资的规模和教育部的等级限制住了,它的发展前途如何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不容更改了。这实在是一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