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37:19

打个比方:
你告诉别人你有100斤苹果,你实际上也确实有100斤。但这100斤苹果里面有1斤是特等品,10斤是一等品,20斤是三等品,69斤是等外品,而这些信息你是不能从“你有100斤苹果”这个表述中得到的。

GDP也是如此,它只能反映一个总量的信息,反映不出更细的结构性的信息,这就会为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仍以上面那个例子为例,如果我要买你的100斤苹果(在不知道这100斤苹果里面有多少是特等品、多少是一等品。。。的情况下),那么我该以什么样的价格来买呢?如果我以特等品的价格来买,那么一等、二等、三等、等外就卖的值了,如果我以等外品的价格来买,那么那些好苹果就卖的亏了。

不知道我有没有解释清楚?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和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收进的货币满足不了必需的开支,其中有一种弥补办法就是向银行借款。可见,财政向银行借款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是否会引起货币供给过度,则不是肯定的。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在发生财政向银行借款时,只要银行能控制住贷款总规模,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居民或企业购买公债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另一种情况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由中央银行认购公债。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在中央银行账户的资产方政府公债项增加,负债方的财政金库存款等额增加,而当财政用于支出时,则中央银行的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在商业银行贴户上居民和企业存款相应增加,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储备,就可能用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另一种情况则是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还出现另一种说法,认为财政赤字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首先对国民收入超分配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准确的理解只能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不过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