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时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22:20:31
我们知道,在时间的计量中,“秒”是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来定义的,那么现行的某“年月日 时分秒”这种记法,它的基准点是什么?0000年0月0时0分0秒是怎么定义的?那时候还没有精确的原子钟,那人们如何精确地确定从那时到原子钟的发明经历的这段时间是多长?也就是说,人们现行的历法,是从何时开始精确地累加的?并且,作为基准的那个时间点,是怎样精确地定义的?

你的问题涉及两方面问题:

1、标准时间问题
以前用地球自转确定的时间叫时间世界。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地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包括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子午线。在本初子午线上测得的时间是格林尼治地方时间。通常所说的格林尼治时间,是指由格林尼治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即世界时。以平子夜作为0时开始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简称UT)。

原子时计量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它的定义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在海平面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即规定在这一瞬间原子时时刻与世界时刻重合。 你问的“现行的历法,是从何时开始精确地累加的”就是从这个时刻起进行累加的。

但是,事后发现,在该瞬间原子时与世界时的时刻之差为0.0039秒。这一差值就作为历史事实而保留下来。在确定原子时起点之后,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的时差便逐年积累。可笑吧?

原子时还是要迁就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标,因此就产生了第三种时标,称为协调世界时(UTC)。为了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UT1)相差不会超过0.9秒,有需要时便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TAI)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IERS)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

2、公元纪年问题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的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且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所以被称为公历。从此,教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