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戴叔伦的(兰溪棹歌)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5:08:28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要理解“半夜鲤鱼来上滩”这句诗,必须结合全诗分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意境。
戴叔伦的这首诗写尽了兰溪山水在夜色中的静谧柔美。他写的那月、那山、那水,生生地把人带入了一个朦胧飘逸、似真又幻的人间仙境。前两句“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一弯如眉冷月,静悄悄地挂在柳梢,月光铺洒在清澄的水面,山色倒映在如镜的水中。你看:月、山、水、影,个个摇曳生姿,好似薄雾般朦胧,一幅绝妙的山溪静夜图。
然则,静有静的妙处,但太过清静,精神上未必是一种完美的享受。于是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于是在静景之中,出现了动景,静谧之中,透出了天籁之声。在连下了几天桃花雨后,溪水之中正有鱼群溯流而上,在静谧的半夜到了浅滩这个理想的交尾场所,于是鱼群拨鳍摆尾,追逐腾跳,不绝于耳的噼啪声冲破了夜的寂静,在本来静得近乎凝固的世界中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半夜鲤鱼来上滩”既是把当时热闹异常的场面传神地描述了出来,更把山水的自然美与生灵的灵动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使人从视觉上、更从听觉与精神上得到了全方位的享受,所以说最后这句的点睛之笔,妙也许就妙在此处吧。
个人浅见,供参考。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捎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