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许巍的《在别处》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4:04:58
我感觉这首歌的歌词很另类,甚至有些那个??
许巍是我早就喜欢的歌手了,但是现在重新听这首歌,不得不思考一下了,
他为何要这么写呢?他想表达一些什么呢?
请高手解答!
另附歌词如下:
————————————————————————————————
演唱;许巍

就在我进入的瞬间
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
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身体在这里
可心它躲在哪里
每天幻想的自己
总在另一个地方
yeah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一样疯狂地生长
他们像苍蝇一样总是飞来飞去
在我身边侵蚀着我的身体
在每一个夜里
我从梦里惊醒
看见我的心
它正在飘向窗外
就在我进入的瞬间
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
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身体在这里
可心它躲在哪里
每天幻想的自己
总在另一个地方
yeah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

在这个所谓广义的金融时代,经济至上主义造成了普遍的享乐主义的泛滥,而当我们看到还有那么一些青年在时代的边缘(前沿)苦苦的为独立自主而挣扎,为个人价值而思考的时候,我们才发觉,他们似乎是这个为金钱所左右的朦昧时代的一种希望.而摇滚乐乃是他们的有力武器!

当Lennon沉浸在Imagine的时候,崔健说了"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吧;而当Kurt Cobain已经开始All Apologise很久后,许巍却唱到"多少次的雨水没能洗去你那太厚的灰尘".摇滚乐在地域于文化上的距离和差异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区别依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改变.而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顽固排斥外来文化历史的国家来说,摇滚乐所受的待遇不会比汽车彩电更好,当然,也不会比鸦片更差,正如我们在官方话语系统里面所看到的那样。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巍和大多数流行乐"工作者"一样,过着四处奔波,走穴演出,歌厅驻唱,伴奏乐手之类的生活,这段动荡不安的经历成为许巍后来许多歌曲的主题和注释,无需仔细研究,我们便可注意到在许巍的歌词中反复使用了这样一些词语:茫然,孤独,绝望,忧伤,等待....;"漂泊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概念,它既是原因也是结果,那并不仅仅是许巍一个人的命运吧,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多数歌手(乐手)已经或正在渝为不折不扣的物质主义者,利益的驱使令他们心甘情愿的做一名垃圾音乐流水线上的操作员。许巍是一个不断在自我世界中行走的旅人,作为一个孤独的跋涉者,他用歌声来传达"在别处"(那是哪儿?)所获得的种种感受;对于听者,其中的距离反而带有一种故友重逢的亲切与欣慰之感,所谓心有戚戚焉是也。

面对像《在别处》这样的音乐专辑,只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我们只能说:摇滚乐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美妙动听而又不失其特立独行的品味。总是难忘的只用那些曾经给我们真正感动过的东西:一首诗,一幅画,一声叹息,一个吻或者一支歌,此外,在茫茫人生中,究竟还有些什呢?有些歌是给白痴听的,比如虚假伪善的爱国主义,无病呻吟的花前月下,貌似战士的外强中干;然而许巍的不是,在许巍的话语系里,始终可以找到其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