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昭显世子的历史记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06:18

二月隆冬之际,一切都是那么刺骨。对于被清军击败的朝鲜君臣来说,这种刺骨,更多一分屈辱之感。
  话说1636年丙子胡乱,清帝皇太极亲率大军征讨朝鲜。朝鲜君臣苦战一年,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从此朝鲜奉大清为正朔。皇太极恐朝鲜日后反悔,便将朝鲜昭显世子夫妇和凤城大君夫妇扣为人质,押送沈阳。
  旧历2月8日临行前,朝鲜国王仁祖率众臣相送。行至西陵,仁祖与大清九王爷多尔衮相遇。两人驻马于路旁,互相作揖致礼。两人寒暄一番后,仁祖说到了正题。
  “不教之儿,今将随往, 愿大王指教之。”这是仁祖关心自己的儿子,担心世子到沈阳受苦,因此特地拜托多尔衮,希望他多加照顾。
  多尔衮答道:“世子年岁,既加于俺,而观其处事,实非俺之所敢指教。况皇帝厚遇之,愿勿虑焉。”多尔衮的意思是,世子的年纪比我还大,而且举手投足都显得沉稳有教养,比我自己还要好,我没有资格去指教他,而且皇太极也会厚待他的。多尔衮的这段话就是说,尽管世子是人质,但清朝方面也会像对待上宾那样对待他的。
  仁祖继续说:“诸子生长于深宫,而今闻露宿累日,疾恙已作。幸于道路,使得寝处于房堗。”意思是,两位王子常年生活在后宫之中,但最近这段时间由于打仗和人质的关系,被迫在室外露宿,这使得他们身体产生不适,所以希望多尔衮能在回沈阳的路上,安排两位王子住在房屋之内。仁祖说什么生病之类的话,都是表面托辞,其实还是希望多尔衮能够对两位王子多加照顾。
  多尔衮自然明白仁祖的心意,便好言安慰道:“谨奉教。万里之别,必费心虑,深恐国王之致伤也。世子虽往,亦必不久还来,幸勿过虑。师行甚忙,请辞焉。”这就表示,多尔衮已经清楚了仁祖的意思,因此愿意保护两位王子。而什么“不久还来”这种话,也是安慰语言。若真是“不久还来”,还要他们做人质干什么呢?
  仁祖听了他这么说,心里总算有了那么一丝的安慰。之后他与两位王子泣别,并叮嘱他们说:“勉之哉!勿激怒,勿见轻!”仁祖是要传达给他们这样一个信息,虽然清朝把你们当作宾客来服侍,但你们不要忘了,你们的真正身份,仍然是人质!
  身为仁祖嫡长子的昭显世子真乃情义中人!听了父亲的叮嘱,他感动之下,跪在了父亲的面前。仁祖以及随行朝鲜官员无不痛哭失声。世子忽然站起身,怒斥群臣:“主上在此,何敢乃尔!”随后,世子拭去眼泪,跨上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