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关于年龄的说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3:57:55
比如一岁叫襁褓,两三岁叫孩童.十七八岁叫弱冠.五十叫半百.

请说具体一点,从一岁到120.

别和我来复制的...

未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女孩----髫年;
  8岁男孩----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强壮之年;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6岁(女)---破瓜、碧玉;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至出嫁-----标梅;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知命、艾服、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
  80岁-----杖朝;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
  120岁——————加冠

  婴儿:人初生时;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