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言文的方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02:39:08
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呀? 能不能给我个例子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主谓倒装 在古汉语里,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在某些感叹句里,为了强调或加强语气,就把主语放在谓语的后边,这种现象,初中文言文中较少。如:“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句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其中“千里”即为后置定语,文言文定语后置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用“者”使定语后置。如:“楚人有涉江者。”“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状语后置 用“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此介词结构提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于”一般翻译为“在”“比”“向”“从”“被”等;“以”一般翻译为“用”。如: “所欲有甚于生者。”“相与步于中庭”“祭以尉首”“战于长勺” “徐喷以烟”“太祖常劝以读书”等。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的前面,以示强调。有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忌不自信”“手指不能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