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散文,不知道感觉对不对,拿篇拙品请大家点评一下,万分感谢1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2:06:35
生命的厚重
一直很喜欢“厚重”这个词,总觉得用它可以无限靠近文艺青年的世界观,每每使用它时,总让我有一种自认为是文坛巨匠的满足感。我们,常常这样,尤其喜欢一些词,尤其喜欢几句诗,无论竞选、演讲、答辩,凡是需要用只字片语的场合,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将这永恒的点缀用上,以来增添我们的文采,以来增添我们生命的厚度与重量。
我们的年岁注定我们未经历那诸多的磨难,一如树桩的年轮,是几圈就是几个圆,由不得半点马虎。所以,现在的我们时时感慨自己没有生活在可以一战成名、英雄当道的年代,我们总是盼着日子一天一天快点过,以为年岁就是厚度、每一次的日升日落就会使我们逐渐脱去稚气、走向成熟。因此,眼下,谍战片、英雄史诗片成了大热,文艺青年们靠着自己的无限遐想将自己幻化成剧中的前辈,用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战役重现昨日的荣光,不仅成就长眠于地下的勇士,亦成就了自己。我们悄悄随他们在炮火连天中驰骋,踏遍祖国的某一处棱角,历经无数的打磨与洗礼,于是我们自认为可以想当然的把他们的生命增添到自己的之上,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无数的热潮与焦点,于是我们的生命陡然间“变厚变重”了,似乎越来越向老人嘴里的“过来人”靠拢了。
可是,阅历的增加仅仅是如此简单吗?我们可以用他人的眼睛去经历早已成为历史的一切吗?好像不尽然全是如此吧,因为总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追本溯源的。
影视影像作品每当宣传时总会打上“重温历史”、“重现战火纷飞年代”、“史诗巨作”等噱头,但我们除了了解还剩什么呢?不是“当事人”是我们身上唯一的硬伤也是唯一的致命伤。他们所经历的磨难是我们无法复制与分享的,生命的厚重不是靠圣坛上与他们偎依在一起,而是将他们孤独地留在圣坛上,我们在最低处敬仰。这,才是我们回归本真、走向成熟的最佳出路。
所以,不必再去假象那诸多没有用的“如果”,只把这些历史的珍藏当作上天赐给我们的瑰宝,描摹成一个小圆,没有任何负担,烙印在最靠近树心处。
而那些老成的词,还是学会慢慢地将它们装进心口,学会舍弃也是好事一桩,而当这种舍弃会在预计不到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词汇后,厚重就自然而然的与我们的生命紧紧依附了。
由于输入上的问题,段落结构不是很清楚,请凑合着看。
另外请问:散文应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有哪些好方法来提高?有哪些书目或文章值得推荐?

散文讲究的事形散而神不散,你这篇太直白了,还有啊,所谓的散文大多数十抒情的,我看,你也是想写抒情式的,可是有点欠缺,你可以去看看比较优美的文章啊,主要的还是多想,想一个主题,要多方面的,让你的思维更加活跃,就会很快的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了

嗯 感觉是对的 不过还要加油。

总体还行,不过我觉得应该学习一点曲径通幽的意境,太直白了就没有味道了,那反而不如写议论文了。

看看散文选刊吧,这种杂志很好

我认为还好啦!多看看名家散文会提高水平。

还不错继续加油加油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