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简答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8:33:55
材料一:
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二: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回答:
(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背景下产生的?(1分)
(2)“孝”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分)
(3)“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2分)
(4)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4分)
(5)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1分)

(1)针对周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
(2)是指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尊敬和奉养,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应尽的反哺之责。
(3)“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4)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
(5)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1~~是在的残暴下产生的。
2~~不清楚 对不起我不懂
3在道德体系可说是第一位的,它可以上兄弟情下产生也可以在
下产生,“孝”主要的是父母方面有还有就是在产生。
4~~“仁者无敌”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对人民有“仁”有“爱”那么
人民就会爱戴统治者。例如:有一个国家要攻打这个统治者,如果他是一个
仁君那么百姓决不会让这个仁君被消灭,残暴你应该可以理解了。
5~~借助古代传统道德思想来唤醒现代迷于伪道德中的人。

1、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道德沦丧。孔子不忍周礼被践踏,企图恢复,提出仁者爱人。但是历史大势所趋,诸侯只想争霸,所以一直未采纳孔子之道。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王守君王之道,臣子守臣子之道,父母守父母之道,子女守子女之道。互不侵犯,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3、是传统思想道德的内核。
4、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恶是后天教育的失败的结果,孟子又坚持仁政,认为“仁”可以感化一切,如坐春风。
5、借助古代传统道德思想唤醒现代日益沉迷于伪道德中的人。

这是高中历史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