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分析一下语言的霸权主义与马太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4:35:15
满意加分!

先看什么是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它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语言霸权主义是会产生马太效应的,它与希特勒的亚利安民族为至高无上的思想如出一辙,单一性的宿命是灭亡,世界只有多元多义才有意义,包括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样。德里达曾论断: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如果美国成为“世界的标杆”而以其为模式把整个世界“殖民化”,如果英语最终战胜了其它语言而最终使其它民族忘记了自己的母语,这不是美国的胜利,不是英语的胜利,而是它们的悲哀!这个胜利是一个需要悼念的胜利,它应该为失去与自己不同的语言和风俗而悲痛。

语言的多样性是天赋的,天赋人的语言能力,天赋人类多种语言系统,换句话说是天赋的,不是人为的。基于此,我们要坚决抵制语言霸权主义,不让其形成气候,避免产生语言上的马太效应。

当一个民族开始规范语言的时候,这个民族建立的政治群体正在崛起,这种霸权是针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很显然,这里说的民族其实就是国家主义。
世界在缩小,这是当代人对信息过度的依赖造成的,这种想法未必正确,照这种思维,世界终有一天,会融化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如人意,或许人类真的走到那一步,地球也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村子,所有的区别都会整齐划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地球就是地球,世界就是世界,即使在这个星球之内,过多的东西代表的是区别,所以,无论世界怎样的发展,区别是存在的,尤其是语言这样的东西。

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遭遇了过多的功利性,从某种角度来说,语言的哲学背景是约定俗成,既然大家觉得英语交易起来方便,就利用英语来说算了,如果退一万步讲,是不是英语真的讲起来就方便,恐怕不是这样,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最后到研究生都在学英语,一般人看来,学会英语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照道理,我们说起话来还是用汉语方便,但是,大家大家为何还要拼命去要学一种更难学的语言呢,功利在作怪吧,原来是学英语是有好处的,好处就无须我在这里说了,一追究其实还是我们的体制导致的,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不是大家都讲英语不讲汉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