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破高考招生骗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0:34:01

招生骗子惯用的伎俩主要有7类:
学生骗学生。少数不思进取的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份取得考生家长信任,将钱骗到手后一走了之。

租大学公寓诈骗。不法人员在实施诈骗前,往往租住大学公寓为临时招生办公地点,让前来报名的考生和家长看到办公地点周围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职员工,放松了警惕。

勾结大专院校临时职工合伙诈骗。不法人员与少数大专院校的职工勾结在一起合伙作案,往往称自己有亲戚在大学工作,有关系,待考生家长查到此人时,学校也确有其人,钱骗到手后逃之夭夭。

假办移民手续诈骗。不法人员谎称可以将考生移民到中国周边小国家,加入该国国籍,再以侨民身份回国考试,可以降低分数线。考生家长交钱后,骗子就人间蒸发。

假冒公文诈骗。不法人员为取得考生及家长信任,往往提供一些伪造公文,如录取函、入学通知书等,上面盖有伪造公章,有的还印有虚假编号。

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诈骗。目前,除了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一些不法人员故意混淆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形式,哄骗考生及家长。

国防生“内部指标”诈骗。不法人员谎称只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就可利用“内部指标”,在高考前提前将考生录取为国防生。考生家长交钱后,骗子销声匿迹。

警方同时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从4个方面识破招生陷阱:甄别录取通知书真伪;查收录取新生信息确认表;查询录取手续是否备案;不能用钱买分数。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多数省市已进入二批本科录取阶段。通过各方面反映的信息,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借高校招生实施诈骗活动又有所抬头,从往年情况看,到录取中后期,这种现象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多。为此,教育部发出今年高考第2号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从正式渠道了解、确认招生政策和信息,不要相信社会上别有用心人员的传言或“许诺”,防止因求学心切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蒙受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失。

归纳起来,不法分子采用的招生诈骗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谎称有某些高校的“机动名额”、“内部指标”、“三本点招”、“计划外”之类,诱骗考生和家长。实际上,教育部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