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符什么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17:38:53
比如把一个雕塑的虎分成两半 一半在将领 一半在国王 如果将领根据一半的形状在造出来另一半不是也可以吗??

我记得兵符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具体是什么我在一本书上看过却忘了。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到的,一块在帝王手中,一块在大将手中,只有两块合在一起方可调动军队作战。
其中就如第三位回答者所说,兵符的对半的兽形姿态是不一样的,而兵符身上有错金铭文,特别是在交合裂缝处做到及其精细,而里面有特殊的凹凸槽,质量有讲究,不可能一块轻一块重。但在外表看上去十分完美,加上本身的工艺已经是顶尖,想要用一半的兵符做出另一半一模一样的兵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不然信陵君当初何用窃符救赵,那种宫中信物绝对是独一无二。我记得在那种秦代的兵符历经千年,还可以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光鲜的样子,但我还是忘了在哪个博物馆,电视上看到的。

  兵符是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又称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左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姐,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的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