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重点是写洞庭湖 ,而不是洞庭湖 ,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3:11:26

1、借此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进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诗人并没有去过洞庭湖,是滕(téng)子京托作者写的文章。当时滕(téng)子京将画派人送过来,作者观摩后写的,如果重点是洞庭湖会很容易偏题,这也是范仲淹这位诗人的高明之处。

借此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进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你要问的问题是不是 岳阳楼记的重点是写洞庭湖 ,而不是岳阳楼,为什么

因为写洞庭湖在衬托岳阳楼美景,比单写岳阳楼要灵活得多

借此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进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表面是写洞庭湖,实际上是写范仲淹当时被贬和忧国忧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