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有人认为是的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的消极态度,你如何认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13:24:08
回答尽量简洁

我倒认为最后一句不消极。
李白他为人有些狂妄自大,得了官时他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官时他又会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以游侠,是诗仙,是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他是不为世间凡俗所惑的。
我感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反而说明了他的积极乐观心态,将人生的不称意通过散发乘舟得以解怀。(仅个人看法啊)

体现了李白不为世俗所扰,不桀豪放的广阔心胸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

“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游宣州,恰遇李华以监察御史身份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诗中抒发年华虚度、报国无门之苦闷情怀。通过对蓬莱文章、建安风骨、谢朓诗歌之豪情逸兴的赞美,在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范型。而以此与烦忧现状作鲜明对照,更激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样的无从消解的情感冲突高峰。此外,诗中采用时间穿插的艺术结构,强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效果,而且对于“昨日”、“今日”之时间阶段性特征,皆以“弃我”、“乱我”为衡量标准,尤可见自我中心地位。

对于李白这种豪放诗人,洒脱与不羁是自然流露的,如果偏执的去考虑的他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我感觉意义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