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结果查询中“预录取”上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16:21

是指各种单位、部门、学校向社会公开招工、招干、招生的过程中,筛选掉一部分人员后,做出预备录取人员的决定,它不是正式的录取,也不是正式的淘汰。它是一种法人行为。
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档案共分6种状态。 档案首先被投到某个高校,这时档案就变成“院校在阅”,就是说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当院校将它的录取意见或退档意见在计算机里标明出来时,比如录到哪个专业,或是退档并注明理由,然后再提交到省教育考试院,这时考生的档案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已经预分专业的考生叫“预录取”,退档的考生叫“预退档”。 如果省教育考试院同意这个意见,那么“预录取”的考生就变成“录取待审”状态,“预退档”考生的档案就重新回到数据里,变成了“自由可投”。
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省教育考试院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这些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这些考生被正式录取了。

希望你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预录取”是指有关高校进入了录取程序尚未办理相关录取手续。一般情况下,处于“预录取”状态的考生不会再被高校退档,而这类考生也不需要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

基本算是提前批

预录取就是准备录取了,有很大的希望。接下来如果顺利,一、两天就会变成“录取待审”就基本上可以说没问题了。最后会变成“录取”。如果退档了就是没被录上,就得去填征集志愿。

意思是准备录取,正在审核中。

简单点说,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那你就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