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恭敬出家人(包括破戒的出家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6:42:51
曾经非常恭敬出家人,可是后来有一位我很尊敬崇拜的法师说了一些随便轻视其他人的话,我也觉得他其实并没有我原来想得那么好,其实他有时对人挺傲慢的。我渐渐觉得很失望和反感。看过一些经典,对于出家人不应有恶心,可是他说的话我却常常想起,他自以为是的样子我也会想起。因为太失望我真的对他有了讨厌的心理。

总之,作为佛弟子不想这样,因为我知道是造业的,最后果报还得自己承担。所以恳请大家,给我提供经文、高僧大德的开示,使我能够对一切出家人保持一种恭敬心。
^_^

07 到已,佛陀即住在波□城之阿难陀神舍。彼告诸比丘说:「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且专心谛听!」「是,世尊。」诸比丘回答说。

08 薄伽梵说:「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语:『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从佛亲口闻受。』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一大教法,应当学。

09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有僧伽及其长老与导师居住,我从其僧团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二大教法,应当学。

10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众多博学多闻、深具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尼的僧团长老。我从诸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三大教法,应当学。

11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一博学多闻、深具传统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仪的比丘。我从该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