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诚” 的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8:33:11
中庸里说“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又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我想,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不诚的话, 不能做成事业。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诚”如此重要, 那么谁能解释一下, 诚的意思是什么? 还有, 如何能达到诚呢? 我觉得, 光是不自欺还不行, 因为很多时候, 自己可能被烦恼习气控制, 存在杀害心, 嫉妒心, 淫心, 这时候, 越诚越危险啊!
对不起, 因为延迟, 同样的问题发了两次。 大家回答一次就行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6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至诚心」,「直心」就是至诚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直心」,菩提心的心体是直心;佛在《观经》里面讲的是至诚心。由此可知,「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样说法我们还是很难体会,究竟怎麼真诚?怎麼样正直?标准在什麼地方?前清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当接近。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有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才叫诚。我们要问:无念是不是诚?无念也不是诚。如果无念是诚的话,无想定菩提心就现前了。佛告诉我们,无想定修成之后,真的叫一念不生。果报在哪里?在四禅的无想天,在外道天。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能力辨别。「一念不生」这句话的意思不能错会,一个是「一念」,一个是「不生」,你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一念」就没有第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念」;「不生」是不生第二念。这一句话要正确的把它理解,他不是堕在无念,他所谓「一念」,他并没有堕在无念。「一念」,佛大乘经上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无想定是死的,无想定不是活的,所以无想定是无明,不是菩提。

菩提究竟是什麼?其实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面前,连儒家都讲:「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有什麼法子?楞严会上佛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一念不生。六根门头,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我们眼睛一张开,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一念;耳朵听外面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一心。「不生」是什麼?不生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著,这是至诚。无想定虽然好像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他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所以那叫无明。千万不能把无明、无想定说成至诚心,这就大错特错了。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人家能够永远保持一念,不起第二念,这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念,但是那个一念时间太短了,刹那之间就起分别、起执著,这就把智变成了识。一念是智,真智慧;第二念起来了,把智转变成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法修学修什麼?相宗大德常说的「转识成智」。识跟智的分别:识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智里面没有妄想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