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玛丽安东奈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1:12:34
就是那个砍头前向刽子手道歉的法国皇后
介绍一下

玛丽•安东奈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利亚•泰丽沙)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东奈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东奈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东奈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东奈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