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具体事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4:56:02
要4、5件就够了
快啊 ,一定要详细 要想细的 ,要具体内容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三国志》:“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司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三国志》: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水经注•江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迹》:“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蜀相》中这样写诸葛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