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895年“公车上书”全文译文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4:46:14

当时,我认为士气可用,便联合十八省举人,在松筠庵召开会议,来开会的足有一千二百多人。花了一个白天、两个晚上的时间,草就万言书,共有请朝廷拒和、迁都、变法三个方面,由梁启超、麦孟华缮写,遍传北京城。举人们(看了我写的万言书)士气大振,(上书的队伍)在都察院前排了足有一里左右,于5月2日到都察院投递。但都察院以既已用宝(指光绪皇帝已经批准《马关条约》并在条约上盖了玉玺),再也无法挽回,因此拒绝收下。(康有为说译文)

康有为先生于是集合十八省举人一千三百人,在松筠庵集会,拟上一公呈,请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认为不迁都便不能拒和,不变法便无以立国。文章写定,初步决定5月4日递上都察院。朝廷执政主和的大臣恐怕人心汹汹,将会阻挠和局,于是秘密地派遣了一些特务进入松筠庵,迷惑消解众人的志气,又到处张贴匿名的帖子,阻止举人联衔上书。这样还不够,他们(指主和大臣)还害怕(举人上书)事情被皇上知道,对自己不利,遂于5月2日在和议条约上盖了玉玺。聚会的举人们认为,事情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再说也没有用了,于是纷纷散去……这件事情就这样罢了。(徐勤说译文)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朝廷内的官员们,外省的疆吏们,对此咸有争论,而声势最盛、言论最激者,莫如公车上书一事。

最初,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一百多人……首诣都察院,呈请代奏。后来,福建、四川、江西、贵州诸省继之,再后来,江苏、湖北、陕甘、广西诸省继之,再后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云南诸省又继之。都察院双日堂期,因此,4月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都察院门外,车马阗溢,冠衽杂沓,言论滂积,只要都察院上班,那门口没一天不是塞满了人。

但多日上书,却没有回音,于是,十八省的举人联合起来,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有为,当时已经很有名,曾经因为著书遭到谤议,这一次,由他来牵头这件事情,草疏一万八千多字,集众一千三百多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文章脱稿后,便在宣武城南松筠庵谏草堂传阅、开会……。和款本定于5月8日在烟台签订,所以大家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