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由于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造成两级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此项效应会引起地球自转的转动惯量增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2:34:42

试想 本身南北极都处于轴心位置,那么 其上的冰川都在轴心附近,如果溶化了,冰水从两极分散到全国各地,海平面升高的同时 离心力增大!不明白的话,做一个旋转的大圆盘 你分别站在中心和侧边 看哪个位置能把你甩出去 你站在测边的话 圆盘运转也会变得没那么不稳定

地球自转是定轴转动,转轴是两个极点之间的连线。质点的定轴转动惯量=mr^2。
如果不是质点,就应该用将上述公式按位置做积分。显然两级处的物体距离转轴近,其他地区的物体距离转轴远。冰川融化,相当于把两级的质量转移到地 球的其他地区,因此会导致r变大,于是总的积分量会变大,也就是转动惯量变大。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质量分布的改变,导致了转动惯量的增大。
地球惯量增大,根据角动量守恒,自转速度会变慢。
这个道理也就是传说中为什么春运会影响地球自转的原因。

转动惯量 是指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
又称惯性距、惯性矩(俗称惯性力距、惯性力矩)
其数值为J=∑ mi*ri^2,式中mi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也就是说,地球的转动惯量是地球上各质点的质量乘以该质点到地球转动轴心距离平方的总和。

地球气温的升高,会使原来处于南北两极附近的冰山化成水,均分到整个地球海洋之中。南北两极附近的质点,离地球转动轴很近,即转动半径很小,故每个质点的转动惯量很小。当这些质点(变成水)移动到远离两极区域时,它的转动半径就增大了,特别是到赤道附近的质点,转动半径最大,故他们的转动惯量也就变大了。
当大量的冰山融化变成水,流到其他区域时,地球的转动惯量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增大。

某质点的转动惯量等于 该质点和转轴的距离的平方 乘以 该质点的质量

两极冰山几乎就正好在地球转轴上,转动惯量接近零

而融化后流到世界各处,平均分布,就和转轴有了一定的距离,转动惯量就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