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迷恋80后作家的坏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1:17:49

青少年迷恋80后作家的坏处
青少年迷恋80后作家的坏处
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作家,被通称为“80后作家”。他们的青春小说,在中国聚拢了前所未有的人气。在他们的小说中,人物数量很少,主人公也大多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80后作家”多为被家长溺爱的独生子女,但孤独感又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他们的小说,如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现在正是暑假期间,上海书店里的少女们无一例外都捧着“80后作家”的小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她们看得如痴如醉,连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自己都浑然不觉。

“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已经连续三年登上美国某杂志的全球富翁排行榜,并且名次还很靠前。另一位“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韩寒的作品也相当叫座。

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孩季晓华就是小郭的忠实读者。她说:“小郭描写的那种寂寞、黑暗和压力引起了我的共鸣。”季晓华的童年时代同样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对她可以说百依百顺。但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却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她说:“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父母过分的溺爱,让我慢慢滋生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对于这群“80后作家”所描绘的世界,社会上给予的不光是赞许。中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先生甚至拒绝评论这些作家和作品。他说,这些年轻人没什么品位,读过的书太少。

像陈教授这样的“否定派”评论家认为,所谓“80后作家”们的作品“缺乏历史观”、“缺乏现实社会的厚重感”、“仅凭想象力写作”、“想象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等等。此前,在一次文坛活动中,小韩还曾与几位文学评论家在网络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反,一家青年文学杂志的主编、作家赵先生却对“80后作家”非常赞赏。他说,“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感到失望。他们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漠不关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索然无味。换句话说,现在根本没有人追求文学”。

此外,赵先生也为我们分析了“80后作家”作品畅销的原因。他说,现在购书者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60%。其中,中学生的消费能力甚至超过了大学生。因为,基本上他们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们买什么。

很简单。青少年应以应试作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