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关于侩柏和梨树之间的案例请农业专家和法律方面的朋友帮忙分析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7:08:24
我家有一块苗圃地,在2001年栽种了侩柏树将近5000棵,今年在附近的梨树出现了生病的情况,经梨农说梨树出现了病菌,导致了减产和落叶的情况,我曾查阅了不少资料和案例,一般的都是说侩柏不是主要问题,而前提条件(刮风空气潮湿和雨水)是导致梨树生病的主要原因,八年的时间都没有对梨树产生任何影响,今年五月雨水较多,空气潮湿,风也较多,这是否属于天灾,请专家或权威人事帮我分析一下责任在谁,可以在留言中把您的联系方式留给我 我也近一步了解一下情况 谢谢

梨树锈病和桧柏有一定的关联。其他的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硬要说是桧柏的存在造成了梨树的减产,那么,请他出具以下证据:
1、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病原属担子菌亚门胶柄锈属真菌。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锈子器长简形,丛生于叶背面。锈孢子近圆形,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胞。冬孢子双胞,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小梗,顶端生一担子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大小为10—15×8—9微米。
[编辑本段]症状
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幼叶:叶片被害后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
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
叶柄、果柄:受害后病部橙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
[编辑本段]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次年3月,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成黄色胶块,并散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为害,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腔,但不再侵染梨树,5、6月间再借风力传播到桧柏上完成其生活史。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1、在梨园5公里内不种植桧柏,中断转主寄主。
2、若梨园附近有桧柏,则在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桧柏上喷波美1一2度石硫合剂或350倍的五氯酚钠,杀灭越冬后的冬孢子和担子孢子。
3、从梨展叶开始至5月下旬止,可喷1:3∶200—24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