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攻打吴国导致大败诸葛亮要不要负主要责任?如果他答应刘备一起带兵出征会不会大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36:45

我觉得回答你的问题前,有必要弄清刘备是什么样的人。

刘备是有主见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明白,他以微薄的基础,成功的作到了皇帝,他能是懦弱无知的人吗?相反,他算得上一世雄主。

诸葛亮不能识马谡之才,就能说他就不聪明吗?同样,刘备指挥失误,就能说他见事不明吗?

所以说,刘备是明白事理的,他在做决定前常常征询诸葛亮,并不是他什么都听诸葛亮的。他也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他征询诸葛亮的意见后,觉得对就采纳,觉得不对当然就不采纳了。

攻吴前,诸葛亮是劝谏刘备了,但刘备已经决定攻击。诸葛亮要负什么责任呢?难道硬要用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说:“主公,你去攻吴我就自杀?”

他答应刘备一起带兵出征会不会大败?

一定会败的。且不说是否败于吴,就是击败了吴军,后面还有一心想着统一中原的魏国呢。你和吴国打,
如果赢了,吴国国势不振,魏国一定去兼并吴国,吴国灭了,蜀国能独存吗?
如果输了,不用解释,也不是好事。
所以,这是不能胜利的一步。

不负主要责任。因为汉中刚定,需要有人驻守,而刘备伐吴带走了大量士兵。魏国随时可能从长安再次出兵。 并且刘备曾派人把布阵图送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指出布阵的缺点,但是为时已晚,陆逊的火攻已经进行了。
如果诸葛亮同行的话不会有大败,但是会有可能失去汉中等地。

责任不在先生,在那个时候先主眼睛都红了,无论是谁都是劝不动的,包括先生。
如果先生和先主一起去伐吴也许会胜,但这个假设不太现实,首先曹魏虎视眈眈,巴不得看着吴蜀两家内讧,好坐收渔翁之利,况且刚刚取下西川不久,政局不稳,一旦曹魏来攻,没有先生坐镇,西川就会很危险,而荆州已归吴国,两方面尽失,蜀国就算是彻底完了。除此之外,连吴抗曹是先生隆中对时就一起出的主张,也是秉承这一原则才为先主打下了这三分天下,而伐吴完全与这一原则相违背,所以即使劝不住先生也不会轻易随先主出征的。

读过三国历史后会知道,在关羽镇守荆州后刘备和诸葛亮经常是分开的,有历史学家猜测这时候的“鱼水”关系已经没有那么和谐,诸葛大才,刘备不会不用,但也不是充分信任(诸葛是刘备死后才以丞相身份开府,之前只是丞相,但汉丞相都是开府的)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