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的法律后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05:00
在看司考。看到98年真题,卷2 75 多选:答案是A.对其定罪后可以作为从重处罚的根据 。。对这个答案有些不解。

请帮忙解释一下。

以下回答由“济南商律师”提供,如需转述请注明出处:

这个题是有争议的,记得这个题的答案是AD。
98年这道题是97年新刑法的第一年命题,显然还有79年刑法的余孽。按照传统的惯性思维,拒绝回答就是抗拒,就要“抗拒从严”,就是指对拒不认罪或认罪态度差的犯罪人,在处罚上要从重。事实上,这是一种既不符合法治要求,又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观念和做法。一方面,法律并未规定犯罪人不如实交代罪行会在实体处理上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侦破案件、收集证据本系侦查机关的职责所在。因行为人的认罪态度差而使案件侦破难度加大,增加了国家财力、物力支出的,应在侦破水平上下功夫、找原因,绝不能将因此而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后果,转嫁到对犯罪行为人的量刑从重上。因此在这道题中,按照我们新刑法的精神,是应该选A的!

当然,这道题的可取所在是A项的表述是“可能”(好像是我记不大清了),这就为这个选项预留了空间。但是尽管如此,这道题当时错误率也是相当高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认罪态度是对犯罪情节的一个考量,犯罪嫌疑人不肯交代所犯罪行,而最终查实其罪的,则可以认为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持肯定态度,对法律制裁持对抗态度,由此认定为从重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