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谕广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36:15
生人不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故节俭尚焉。夫财犹水也,节俭犹水之蓄也。水之流不蓄,则一泄无余,而水立涸矣,财之流不节,则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休养生息,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翻译这一段

《圣谕广训》是由清朝官方颁布,并运用政治力使之广为刊行的官样书籍。《圣谕广训》一书的内文,基本上分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雍正〈广训〉两个架构。〈圣谕十六条〉乃摘录自康熙九年(1670)所颁上谕, 每条七字,结构工整,兹列于下:
1、敦孝弟以重人伦 2、笃宗族以昭雍穆
3、和乡党以息争讼 4、重农桑以足衣食
5、尚节俭以惜财用 6、隆学校以端士习
7、黜异端以崇正学 8、讲法律以儆愚顽
9、明礼让以厚风俗 10、务本业以定民志
11、训子弟以禁非为 12、息诬告以全善良
13、诫匿逃以免株连 14、完钱粮以省催科
15、联保甲以弭盗贼 16、解雠忿以重身命
而「广训」部分,则完成于雍正即位次年(1724)。雍正自云,期望其子民「俾服诵圣训者咸得晓然于圣祖牖民觉世之旨,勿徒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 ,因此就康熙〈圣谕十六条〉各条目,逐一「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 ,而创作了十六篇短文,及一篇序言。至此《圣谕广训》一卷于焉问世(后简称《广训》。
《广训》出现后,不仅被颁发于各地,清朝政府还一再发挥其政治力,命令及诱导官民阅读该书。《大清会典》即载:「雍正二年,御制《圣谕广训》万言,颁发直省督抚学臣,转行该地方文武各官暨教职衙门,晓谕军民生童人等,通行讲读。」 对此,《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圣谕广训」条(乾隆四十七年十月)说得更清楚:
「方今(注:即乾隆)布在学官,着于令甲: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并令默写无遗,乃为合格;而于朔望日,令有司乡约耆长宣读,以警觉颛蒙。盖所以陶成民俗,只服训言者,法良意美,洵无以复加云。
意指清朝统治阶级除「命令要求帝国各地区都要于每月初一、十五朗读该读本之一部分」 外,还要求清朝士子凡求取科甲功名者,需熟读该书,无论县考、府考或科考,其中必有默写《圣谕广训》之考试,非但不可有错,亦不得误写或添改。」
自康熙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