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别康桥》这首诗 中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07:51
我的同学发现 《再别康桥》中“正如我轻轻的来”“正如我悄悄的来” 中的 “的” 于现在用法不同 是否应该为“地”呢 ?谢谢
作者写作时间是 1928年 会不会是 没有 一个标准 的问题呢

不用,教科书上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极少出现文字错误,而且这种是不需要改的,就像鲁迅文章中有很多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但还是要按原著的来

现在不大强调,的地得的用法的

1、 诗人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故乡”,《再别康桥》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来表达他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
一是“金柳”,河畔的柳树,被夕阳染成金色,像盛妆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剑河的波光中,也荡漾在诗人的心头。
二是绿油油的“青荇”,在康河清澈的柔波中,似在向诗人招手,诗人也甘做一条这样的水草。
三是“清泉”,在榆荫下像是天上的彩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四是:“长篙”,撑着满载星辉的小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梦,去放歌


2、意境美:
“但我不能放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从夕阳西下,到满船星辉,诗人在康河已留连多时,但终有一别,还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悄悄的来,悄悄走吧,连夏是虫也为我沉默,免得离人更伤感。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再别康桥。
诗第1节,三次用“轻轻”,后两节,三次用“悄悄”,更加渲染了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气氛,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

3、《再别康桥》结构美:
全诗7节,每节4行,每行6至8个字,双行首字都低一格,诗句均齐中又有变化。

4、音乐美:
节奏每句多为三拍。用韵细密精巧,产生了和谐回环之美。
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
单行则比较灵活,有的在节内押韵,如第6节单行的“放歌”同“沉默”,与双行的“笙”同“康桥”交错编排;有的节与节之间前后勾连,如第1节的“招手”,与第2节的“金柳”,第2节的“艳影”与第3节的“青荇”。
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如第4节末行的“梦”与第5节的开头的“寻梦”,第5节末行与第6节首行的“放歌”,第6节两个“沉默”的顶真,第1节与第7节首尾的反复和照应,都构成了音乐的美感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