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恶扬善”和“不议人是非”,请问这中间的度该如何取舍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7 10:26:16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种情况,有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制售假货,而站在我们的立场,该去阻止这件事吗?很苦恼,这中间有什么标准没有?如何取舍这个度呢?
刚才看到一本小说,其中有个这样的场景:主角在公园散步看到某个人准备跳河。中午看了1楼的回答,我一直在思考他的这个答案。刚好看到这段,此时,如果我是主角,是否要冲过去救呢?不管救人是否起念,但是否要去救呢?我觉得我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需要到达一定境界自己自然会知道答案,犹如玄奘法师说的到了那个程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
我这人有个习气:善恶分明严重。大家是否推荐下哪位高僧大德在哪些著作中讲到这方面的情况啊!

惩恶扬善------应是扬善抑恶

  不议人是非---就是不见世间过

  看则故事吧---你可以做菩萨吗?

  如果你有机会在菩萨面前祈求,你会希望菩萨如何帮你呢?而面对这么多的诉求中,菩萨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众生呢?如果有一天换你来做菩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替众生排解纷扰呢?
  有个流浪汉,看着来往那么多人都向菩萨祈求,心里生起对菩萨的不忍,于是就对着菩萨说:“菩萨,我看您每天这么忙,处理上千万信众不同的需求,我真想帮您分担忧苦……。”
  想不到,菩萨突然对着流浪汉说:“好啊!你就来试试我的位置。”菩萨边说边从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了流浪汉的面前时又叮咛他说:“记住!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可以说,这是当菩萨的基本条件。”
  流浪汉心想,这样的菩萨太容易了吧!于是在答应菩萨的同时,也往台上走去。就这样,流浪汉变成菩萨,菩萨成了流浪汉。来寺礼拜的人一样走到大殿,见到菩萨就拜,也一样的对着菩萨祈求,并没有察觉到座上的菩萨有何不同,而座上的流浪汉菩萨也照着先前的约定,静静的聆听信者的心声,虽然百千的信众的诉求中千奇百怪,但流浪汉都只好把他听下来。
  直到中午,来了一个富商,拜完菩萨后就匆匆离开,随身的手袋遗留在拜殿旁,流浪汉看在眼里,实在想唤他回来,但碍于菩萨的叮咛,所以憋着没说。
  过了不久,来了一个三餐不继的穷人,也对着菩萨祈求,希望可以帮他渡过难关,当他要离开时,见到了富商遗留的袋子,他随手打开来看,哇!一袋子的钱,连忙回头对着菩萨磕头并说:“菩萨您真是感应!”并满怀欢喜的离开。这次流浪汉本已耐不住的想说,但又想到了与菩萨的约定,所以还是忍了下来。
  随后来了一个预备出海捕鱼的渔夫,祈求菩萨能让他出海平安,正当他起身要离开时,富商回来找袋子,看到渔夫正在刚刚他礼拜的位置上,上前就抓起渔夫要他把钱拿出来,两个人展开争执的时候,座上的流浪汉终于忍不住的开口说明事情的原委,在了解真相后,两人很快就离开寺院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流浪汉正高兴自己的处理时,真的菩萨回到了大殿说:“你下来吧!你还没有因缘做菩萨。”“难道我说明真相也不行?” 流浪汉回答。
  “你知道吗?本来这一袋钱对富商而言,只是多一点吃喝嫖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