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孙中山的故居在哪里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9:30:5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它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挂一副对联,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传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桥台上。右边耳房是孙中山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十七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曾在此书房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
故居庭院左边,栽植一株酸子树,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右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也常在山下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爽观老农民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后来通称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翠亨村。
童年时代向往太平天国革命,1892年在澳门、香港借行医为掩护,开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被拒绝,使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于是赴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组织建立中国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