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什么结局很悲惨?兔死走,狗肉喷,为什么会这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3:07:24

看看Bosmark他的老师Metternich,在那个叫做局势四对舞的时代,保守的首相被人民们推翻;激进的则被皇族掌权。
Metternich使奥地利成为了欧洲大国,却被1848革命搞的流亡,其实Bosmark算是很好的结局了。看看那三个一起灭亡的王朝,绝不让大权落在外族人手中,这就是早晚Bosmark会被赶下台。但是他安度晚年,唯一遗憾的也许就是他的均势外交没有得到继承。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它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暸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