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胶团浓度可用哪些方法测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1:04:37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吗,可以测电导率,它有个突变过点

【临界胶团浓度测定方法】
1、表面张力法:用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则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因此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
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求出表面活性剂的cmc和表面吸附等温线。优点:简单方便;对各类表面活性剂普遍适用;灵敏度不受表面活性剂类型、活性高低、浓度高低、是否有无机盐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表面张力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标准方法。
2、电导率法(测定cmc的经典方法):用电导率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优点:简便;局限性:只限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确定cmc时可用电导率对浓度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平方根作图,转折点的浓度即为cmc。
3、染料法:某些染料在水中和胶团中的颜色有明显差别的性质,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cmc。
具体方法:先在较高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染料加溶于胶团中,呈现某种颜色。再用滴定的方法,用水将此溶液稀释,直至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即为cmc。
优点:只要找到合适的染料,此法非常简便。但有时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使cmc不易准确测定,此时可以采用光谱仪代替目测,以提高准确性。
4、浊度法:非极性有机物如烃类在表面活性剂稀溶液(<cmc)中一般不溶解,体系为浑浊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溶解度剧增,体系变清。这是胶团形成后对烃起到了加溶作用的结果。观测加入适量烃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情况,浊度突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
实验时可以使用目测或浊度计判断终点。 这种办法存在加溶物影响表面活性剂cmc的问题,一般是使cmc降低,降低程度随所用烃的类型而异。若用苯作加溶物,有时cmc可降低30%。
5、光散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