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一些问题1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1:38:30
1.材料一: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鬼打交道。”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演讲:“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格拉、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在苏联的实力范围之内。”
(1)丘吉尔两次讲话中对苏联(俄)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丘吉尔的演说被称为什么?该演说表明了当时哪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种对抗产生了什么结果?

2.“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主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亚非会议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召开的?
(2)中国总理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方针的?
(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3.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2001年,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成立;2002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1)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个共同的城市是哪里?
(2)这些成就与我党提出的一个伟大决策密切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决策吗?
(3)突出这一决策的会议是什么?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在、工作重心是什么?
(4)你觉得我过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由盟友转为敌人 原因一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别 二 美苏对战后世界的秩序的不同走向分歧
(2)铁幕演说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冷战
2.1955 万隆
求同存异方针 是为了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
体现了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 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
3.上海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心在经济建设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1.(1)从盟友变成敌人,原因是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2)被成为“铁幕演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抗,冷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