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1:11:06

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与国情相结合~
从哲学上讲,发挥主观能动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方可。做任何事都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就要收客观规律的惩罚。
所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稳步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①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③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运用:
①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②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具有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们引水上山,不是改变或消灭了万有引力规律,而正是利用这个规律的结果卫星上天时地球引力仍然存在,这时由于卫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这时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卫星上天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规律作用的制约。
总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板书)
我国在5o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一大二公";"文革"时期人为的取消价值规律,在实践中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说明规律是必然的联系,是铁的法则,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即不可违抗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适背客观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