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制 和 均田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1:58:11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募兵制和均田制

还有 为什么 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谢谢了 呵呵

这与唐朝的基本国防政策有关,唐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不修长城的朝代,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军队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比较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不同点:一是府兵需自备兵器、资粮等,而募兵的衣食等由国家供给;二是府兵若有征战,则临时从各地征发而来,朝廷临时指派军官指挥打仗,而募兵则以当兵为职业,由将领长期统帅,兵将间有隶属关系,与府兵的兵将分离形成鲜明对照。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不断集中,均田制被破坏,府兵逃亡的较多,府兵不断下降又要保持部队的足够数量,募兵制就不可避免的发展起来,募兵也就逐渐取代了府兵。地方军政长官有了财权和征兵的权利,兵将间有了隶属关系,节度使又长期在外镇,难免安插亲信排除异己,部队也就逐渐从国家军队变为私人的武装。像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且一干就是14年,要发动叛乱并不困难。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缢,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而告结束。经过8年的平叛唐朝国力损耗严重,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河北之地,叛军继续管理叛变根据地,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安史降将既不上缴赋税也不服从朝廷的人事安排,藩镇割据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