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老子 道德经 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4:56:16
道德经中 观眇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但也有这样的版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版本?应该学习哪一种?解释又是如何?

是这样的老子《道德经》本来就有不少的历史版本,我家中的《道德经》这一章也和你所举的这两个例子有所不同,基本上来说你所列举的第二版是王弼等通行本,其关键在于:“无、名天地之始”。这句的理解上,在帛书本甲乙本均作:“无,名万物之始”。
在我国古代,多认为天地生万物,《易经.序封传》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后人可能依此改为“无,名天地之始”。马叙伦《老子校诂》说:“《史记.日者列传》引作‘无名者,万物之始也’。王弼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是王本两句皆作万物,与史记所引合,当是古本如此。”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同意此说,认为“天地”二字乃后人所改。
所以说你所列举的第一版比第二版要正确些,其实版本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的精髓和老子的大智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流传久远,版本不止一种,不足为奇。
也可能有特定原因,如避讳等。(“恒”改为“常”之类)
文字虽有不同,内容基本一样。
比较常见的、常用的似乎是第二种。

道德经一书年代久远,且和论语相似,是弟子对其言行的整理。故版本很多。我有一本是这样写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河上公等人认为这种版本比较合理。

原文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作出好的解释是很难的,我不敢妄言。
请参见百度百科的“老子”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