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行政权利网上运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0:20:45

果你很着.急.自己现在的事情,又苦于找不到专业的律师,我给.你推荐个网 在网上打110 进去第一个,那里面汇集.全国各地的专业律师。他们会给你做免费详细的在线解答,我一定不是骗人的 希望您能相信。您可以去打开试试 如果满意给我加分哦

的确

今早看到两个新闻,一是《泰州晚报》刊载的《看行政权力如何网上运行》,一是《华西都市报》刊载的《成都市长热线有多热?半年接听4万烦心事》。两个报道都是讲的政府对民众的公开,都是好事。正如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沈秋潮所说,“到2010年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将成为江苏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将基本建成。政府部门有哪些权力、行使的程序有哪些、是否枉法越权,打开网站一目了然,而且不少权力将通过法定程序在网上行使,老百姓找政府办事将更方便。”成都市市长电话更是“市民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最近推动了成都10月取消城乡固话区间费。

可是,这些“服务民生的能力”到底是透明还是不透明,人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怎样的解决,相关政府机关和官员对此又有多大的积极性呢?会不会还是走入政策依旧是好的,实行依旧不尽如人意的“怪圈”呢?

互联网进入中国只有15个年头,但中国网民已经超过3亿,跃居世界第一,可见网络发展之迅猛。网络越来越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成为百姓行使参与权、监督权、知情权和表达权的重要途径,因此也成为政府部门听取民声、体察民情、服务民生的重要渠道。可是面对广大的网民和纷乱的舆论,有些政府和官员怕了,怕民众舆论搞坏政府声誉,怕“阴暗”报道引发社会矛盾,怕上级领导怪责。这种害怕使得不少政府官员逃避网络舆论,对网络民情不予关注,即便关注也不予反应,完全可以给予网络舆论以“不符事实,没有证据之名”,不了了之。这种情况被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定义为政府“缺乏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其实话讲回来,网络的舆论不过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应,大家把在私底下讲的话发的牢骚搬到了网上,让更多的网民知道,期望通过更宽泛的社会舆论得到政府的关注,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可是纵观近几年网络舆情,群民激愤是愈加强烈,这倒不是政府“缺乏应对网络舆情能力”,而是民众对政府处理民众问题的失望与不信任,所以转投网上,以此“泄愤”。如果不是某些官员的专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