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忆菊中为什么要选择菊花作对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0:32:09
500字左右谢了

屈原、陶渊明、朱淑贞、郑思肖、刘克庄、秋瑾……他们写了很多咏菊诗,以陆游最多,写过28首咏菊的诗。菊,是文人雅士经常咏叹的对象。但他们的诗绝大多数是赞美菊花的品格和骨气,以菊花自况的。闻一多的《忆菊》却不同。这首诗写于1922年10月农历重阳节的前一天。重阳赏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身在异域思故乡,在重阳节的前夕,他缘情生景,移情于物,自然想到了祖国的菊花之美。

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菊花。诗中列举了众多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菊、黄菊、白菊等;菊花的色彩丰富,有绛色、粉红色、紫色、黄色、白色、古铜色、微绿色、枣红色等;菊花无所不在,插在瓶里,钻在篮里,守着酒壶,陪着螯盏,檐前、阶下、篱畔、圃心,笼罩在“霭霭的淡烟”中,迷蒙于“丝丝的疏雨”里,或未放,或将放,或半放,或已盛放……诗人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不厌其烦地“忆菊”,一时间,读者仿佛真的随着他的指点来到了一处满是菊花的世界——菊花的海洋,其艳丽,其繁盛,其生命的活力,都让人惊叹!

在这些描绘当中,诗人不时又采用了一些拟人化的手段,显得别具一格。如写江西腊“懒慵慵”的;写真菊“是些小小的玉管儿缀成的,为的是好让小花神儿,夜里偷去当了笙儿吹着。”——充满活泼可爱的童趣;写“菊王”是如此的“奢豪”,“枣红色的瓣儿,铠甲似的张张都装上银白的里子了”;写小菊花蕾儿“还拥著褐色的萼被睡著觉呢。”

闻一多紧接着将菊花赋予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迹:“东方底花”、“我们祖国之秋底杰作啊!”当写到“骚人逸士底花呀!”,一位古典诗人的形象跃然欲出,他就是陶渊明。闻一多之所以想起了陶渊明,除了因为陶渊明素以“采菊东篱”著称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位古人具有一颗菊花式的高洁的灵魂能够身居闹市而心无挂碍,有在尘世烦嚣中自得其乐的真“性情”。按照当时闻一多对着美国社会的认识,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也正处于那些喧嚣的生存紧张之中,那么,陶渊明式的“菊花精神”不就是一种鼓励、一种楷模吗?诗人需要这样的自勉。就这样,菊花的意义开始有了转折,它已经从单纯的美演变为一种高洁人格的化身。

当诗人以陶渊明式的高洁来返观美国社会,就自然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厌恶。在他看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