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大家帮我回答些问题噢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07:16:54
《阿长与山海经》 有些问题不懂

1.为什么文章对长妈妈如何买到《山海经》只字不提?

2.“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中。“终于”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的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4.联系全文。你认为阿长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大家帮我想下吖、谢谢了 ..

1.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3.本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后一种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个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地描写中饱含同情。

对不起啊!就知道这些!

1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阿长的好给我一个惊喜
2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惭愧对她的怀恋
3其实我是爱阿长的但知道了她谋害了我的鼹鼠所以恨她
4交给了他很多道理是鲁迅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