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1:37:20

翻阅楚汉争霸的历史,为项羽留一声长叹,为刘邦留几许漠然。
项羽,大丈夫也。
刘邦,实属小人。
纵看历史:重情义者,声正义者,哪个真正造了一番伟业呢?他们可以雪中送炭,亦可以锦上添花。无野心者,落一个功臣之名;有野心者,不过是再唱一曲《霸王别姬》罢了。不可否认,刘,项均属英雄,一个有争霸之势,一个有治世之才。如果说,争霸需要力气,治世需要心机的话,那刘邦的小人脾性真的帮了他大忙。
历史如果让项羽与樊哙、张良为伍那天下早就太平了。可它偏不,让项羽有樊哙的豪气和刘邦的野心,于是,留下的就是一场悲剧。
刘邦到底胜了多少,项羽有到底输了几步。是从鸿门宴开始奠定下来的败局吗?不是,两人成败取决于两个字:性格。
大丈夫者,刚正不阿;真小人者,蝇营狗苟。
因而:
同样是面对楚河汉界的一纸文书,刘邦想的是:尽快让它作废;项羽想的是:何时让它作废。攻其不备,趁人之危,在项羽的字典里,就不配出现,但那却是刘邦思想的主宰。当项一心固守时,刘想的是利诱韩信出兵。当项在垓下仍固守时,刘早已想到了四面楚歌。结果,项败,刘胜。
同样是江山美人,儿女情长。刘邦亲手葬送了儿女,吕稚对情敌戚姬阴狠施人彘酷刑,真是一对狗男女,但,刘邦活了。那项羽呢,大丈夫的侠骨柔情,拥着虞姬,唱着“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结果,西楚就这样灭了。
争霸,大丈夫,败矣。
大丈夫不屑,蝇营狗苟;真小人讪笑,刚正不阿。
从而:
追溯,鸿门之宴。有人说,项羽有着妇人之仁。不然,大丈夫者,只是不屑暗箭伤人。而刘邦在项羽一次次的不屑中,偷乐着苟全性命。
结果,暮年的刘活过了,壮年的项。
追溯,乌江自刎。风飒飒,衰草连天。滚滚乌江,听着那句: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江东子弟八千,无一人还,何颜见江东父老。实乃大丈夫之言。想当年,借“尿道”逃走的刘邦,“间至军中”,还长舒一口气吧。但,霸王从此长眠,刘邦已成高祖。
机会面前,大丈夫,复败矣。
试想,如果当年,项还军霸上,刘设鸿门之宴,楚汉之争,早已不复存在;亦或,项羽称王天下,刘邦被逼乌江,定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