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8 03:49:29
这个“而”然我很头疼。
它的用法中的“表顺接”和“表修饰”怎么区分?
在句子中,如果是表修饰,那么“而”前后两个词在词性方面有没有什么特点,表修饰,又有什么特点?
请哪位文言文大大帮帮我~~~~~
复制的就不用浪费时间了,网上的资料基本上都看过了~~

这个其实比较容易,你就记得修饰是一个主要一个次要,顺接是同等地位有顺序上的先后不能调换。
比如《侍坐》里有这样一个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下一句的动词是两个,由而来连接。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是先站在那里唱歌,唱完歌后,好了,我们闭着嘴巴走回去,还是唱着歌回去,这两种情形那一种更接近生活,更体现快乐的情形,显然是第二种更合理。所以,我们主要的动作是“归,回去”而回去的同时伴随着的,或者说修饰的是唱歌。唱着歌修饰回去,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回去,哭着,跑着,还是唱着,像哭着、跑着、唱着都是回去的状态,它们与归的关系就是修饰归,所以咏而归的而就是典型的修饰用法。
再讲一个顺接的,《荆轲刺秦王》里有这么一句话,“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刺)其胸”这是荆轲在描述自己准备如何刺杀秦王,你可以根据他说的来想象一下,“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拿刀)刺他的胸膛”这是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没有主次之分,就好像“你走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一样,没有哪个主要,那个次要,但是你会发现,这连个动作有个先后的关系,不能先坐椅子上,再进教室。同样,如果荆轲先刺向秦王的胸膛,刺杀已然成功就没有必要再抓住的秦王的袖子,所以,这两个动作没有主次,同时又有先后顺序,这就叫顺接。
古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并不明显,有的讲成这种用法和那种用法都合理,所以对于不明显的虚词,也不要过于钻牛角尖,只要掌握了典型的,能分析判断就可以了。

很简单。
而作连词。
表承接时,前后要有两个动作或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而”字前后都是动词。例如:1、登高而招。先登高,后招手。所以,而表承接关系。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先买人头,再装进盒子里。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先作难,后七庙隳。
如果“而”字前面没有动词,后面是动词,那么这个“而”表示修饰关系。也就是说,“而”字前面的内容是修饰后面的动作的。
例如:1、吾尝终日而思矣。而后有动词“思”,前面是“终日”,不是动词,那么而表修饰关系。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附着、利用,介词,抟扶摇,介词结构,作状语,修饰“上”。
特殊的情况是,而字前后都是动词,但是,这两个动作同时发生,那么,这时候,“而”看做表示修饰关系。例如:弃甲曳兵而走。曳和走是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