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翻译:一问三不知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1:54:28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个是典故,谁帮我翻译下下,谢谢

一问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 释】 三不知: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用 法】 合式;作分句;含贬义
【示 例】 马南《燕山夜话·变三不知为三知》:“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常常~。”
【反义词】 无所不知 向
【歇后语】 傻子问路
【灯 谜】 联
【典 故】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人们常常说,也应该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恐怕知道“三不知”来历的人不多。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