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苏联元帅酒后说了什么令周恩来大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30:50
文字叙述!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中苏之间出现了一次改善关系的机会。如果勃列日涅夫抓住这次机会,中苏关系史必将重写,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中苏双方态度不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小时后周总理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当天下午5时10分,外交部礼宾司收到了苏联驻华使馆照会:赫鲁晓夫被解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由勃列日涅夫担任。这两件事让当时的中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中共中央决定抓住这一机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联名向苏联新领导人发出贺电,“热烈祝贺”勃列日涅夫,,当选党的第一书记,,、米高扬,,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柯西金,,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

除了贺电之外,从1964年10月28日起,周总理先后约见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驻华大使,通报中方建议:1、我党中央决定派周恩来率党政代表团赴苏祝贺;2、建议苏邀请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

29日,苏联驻华大使约见周总理,答复说:“周恩来同志,莫斯科一向怀着高兴的心情欢迎中国同志。您不止一次去过莫斯科,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和其他同志也都去过。我们都高兴地欢迎过。我们的出发点一向是为了团结。”

这个不冷不热的回答,多少让中方感到有些失落,虽然正面回应了中国的建议,但语气令人难以捉摸,同中方的“热烈祝贺”以及中方对两国关系的期待,显然有相当差距。

苏方不想让中方发言

11月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代表团的二号人物是贺龙。苏联方面对中国代表团来访,显然是十分重视的。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以及柯西金、米高扬等三巨头均到机场迎接。

形式上的重视和礼节周到,并不代表政治上的让步。米高扬在从机场陪同周恩来去宾馆汽车上的一番话,让中方感到中苏改 善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米说:“我想,周恩来同志,你是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带来了恢复我们之间关系到10年、15年前那样的方案?”周恩来重申了贺电中表 达的愿望,告:“我没有带来方案,只是想了解两件事,一是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二是各国共产党会议还开不开?”周还表示“除参加庆贺活动外,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