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7:11:21
1.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这是为什么?

2.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写了买《山海经》之前的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方的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我自己去买有没有机会......。这是不是过于罗嗦了?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3.“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连”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

4.文中用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描写阿长?可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呵呵,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了.......

1.(1)这叫做“欲扬先抑”。“抑”更突出了“扬”。
(2)“抑”的一面,也表现了些长妈妈善良的品格。例如吃福橘的“磨难”,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
(3)长妈妈的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时代的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实而又时代特色。

2.不罗嗦,不可删去。这些内容烘托“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也突出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

3.不可删除。“连”强调问《山海经》的人很多,也是衬托后文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神力。

4.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阿长是个没有社会地位,连真实的姓名也不为人知的平凡劳动妇女。她饶舌 粗鲁:她迷信 愚昧:他质朴 善良:她真诚 有爱心。

5.讨厌——敬意——诘问——产生新的敬意——怀念

选一个比较好的!!!!

1要和后文作对比,为后文埋下伏笔!!
2不可以,因为要突出买《山海经》的不容易!与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更为下文阿长买《山海经》做铺垫!!突出阿长的好!!
3不可以,因为“连”字突出我对阿长的“轻视”!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认真·乐于助人·对我好·但多嘴·爱管闲事·爱嚼舌根·的中国封建农村妇女形象!
5厌恶——憎恨——敬佩——感谢——怀念!
6这是我自己的答案!!不太正确!!请原谅,我才初三!!O(∩_∩)O~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题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二、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本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后一种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三、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