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1:14:50

1956年7月19日,的确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日子。这天,我国自行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轰鸣着飞上蓝天。

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参与试制的人员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们对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的试制成功仍记忆犹新。8月 25日,记者见到时任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前身)总工艺师的 76岁的罗时大老人,谈起当时的情况,老人颇为激动。

试制喷气式歼击机,是在掌握了修理和制造零备件技术以后发展起来的。从1951年到1954年这段时间,修理过200多架苏制喷气式歼击机,初步掌握了米格型飞机的结构和特点,为试制喷气式歼击机创造了条件。

按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要制造的第一种飞机是苏联米格15埃弗。我国于1954年试制成功了该种飞机的起落架、后机身、机翼、尾翼等几大部件和一些附件。但 1954年10月,苏联政府建议停止试制米格15埃弗,改为试制更新式的米格17埃弗(后称56式或歼5飞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电示中国驻苏大使馆就缩短米格17埃弗飞机试制时间问题,向苏方提出了要求。25日,苏方同意向我国移交米格17埃弗的制造特许权。同时二机部四局正式下达了试制米格17埃弗的命令,并要求于1 957年10月1日前试制出第一架飞机。

米格17埃弗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喷气式歼击机之一,这架飞机全部零件一万多种,25万多件,能否在短时间内制造出这样复杂的飞机,的确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顺利地开展试制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结合修理任务,采取将修理的飞机全部分解的办法,按装配新飞机的要求进行装配,并更换一些超差的零件,以熟悉整机的装配和制造过程,为制造新机创造条件。

1955年3月,苏联提供了全套飞机图纸、技术文件。9月,大批飞机零件、工装从苏联运来。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掌握技术,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采用了四个阶段平行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一架飞机的全部制造工艺过程,将其适当地分成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成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装配成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的零件装配组合件,再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