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重庆60年 我的重庆缘征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36:34

“磨剪刀菜刀……”

“凉面凉粉酸辣粉…….”

“啊,棒棒!”“来了,来了!…….”

我静静地抚摸着这棵黄桷树,回忆着那些记忆中最美的吆喝声。躺在爷爷的凉椅上,拿起蒲扇,我感觉到了重庆的风。

迷迷糊糊,我感觉到巴蔓子用生命捍卫土地的那一刻的壮烈。

我惊醒过来,原来这是个梦,但是巴蔓子的大义凌然、笃诚笃信还在萦绕在脑中。重庆人也传承了祖先的美德,慷慨凌然、豪放直爽。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从南京撤至重庆,并将重庆定为陪都,重庆也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历史名城。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冒着工厂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努力为前线生产抗战物资,并且千方百计保证抗战运输。从老人到孩童,从工人到学生,大家纷纷献金,捐飞机。

当新中国成立之时,举国欢庆之时,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对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者们施用酷刑来动摇他们的意志,但无论他们受到何等残忍的虐待,他们依旧说:“要我的命,有;要我的组织,没有!”终于,在“一一.二七”大血案中,革命者们的精神在大火中被升华,染红整片天空。直到1949年11月30日下午,人民解放军后续部队浩浩荡荡进入重庆城,在“抗战胜利纪功碑”上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一刻,重庆正式解放。

今天的我们无法去感受当日烈士们对信仰的忠贞,但我们被红岩精神深深震撼。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满腔热血的我走上街,路很平坦!

昔日的重庆,依山傍水,城在山中,山在城里。重庆特色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因为这里山多地少,祖先们就依山就势,造出吊脚楼。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但他们坚强,牢固,在风雨中挺立着。这就是重庆人,不屈不挠,

而今街道两旁,高楼拔地而起,立交桥联通四处,轻轨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线条。拥有“西部第一楼”之称的重庆世贸中心大厦位于重庆市解放碑。重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现在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