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生成机制角度,分析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选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7:03:16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人口向一定地域聚居的过程。
问题:
一、从195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大速推进,从原先城市人口的20%多,向1999年45%的变化,反应了中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但细思起来,我们的城市化仅是人口上的转变。也就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但其思维和职业仍是从事农耕劳作,这是有悖城市化的实质的。
二、现在广泛流行的一句话是,换一批领导就得从新再造,也就是说我国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设计之初缺乏一个长远发展的思考。有的道路规划规划年限是50年,但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年时间就被重新规划了,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严重浪费现象。国外有的建筑几百年都不动,而我国有的领导为了搞政绩,大肆盲目地搞新城建设,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三、城市污染问题。城市要发展就必然要发展经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还主要是考工业带动。近年来,我国有的地区大力引进外资,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不敢在本国搞的重污染、重毒素的工业拉到本地发展。这些工业往往是产业价值不高但却是既消耗了本国资源又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环境,这样必然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年来,水土流失,北京的沙城暴,江水和河水发臭充分说明了我国城市的污染问题之严重程度。

模式选择:
推动城市化的模式有很多,如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圈层发展模式,也有大城镇重点论、小城镇重点论等。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
至于具体的选择哪种,还是要看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