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关于离子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0:56:29
要详细的,否则不给分
我只要答案,不要网站。

基本概念
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会得到或者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叫做离子[1].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一般为金属元素;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如:硼元素,碳元素等)则较易获得电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达到饱和状态(第一周期元素2个壳层电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个电子)时,性质最稳定,一般为稀有气体。

分类

当原子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时,核外电子数多于核电荷数,从而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
当原子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核外电子数少于核电荷数,从而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
(络离子是指由某些分子、原子或阳离子通过配位键与电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形成的复杂离子,例如水合离子。络离子本身可以属于阳离子或阴离子。)

相关属性

在化合物的原子间进行电子转移而生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电离能越大,意味着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离子化合物,即阴、阳离子间以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如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当在水中溶解并电离时,恒定条件下,处于离子状态的比例和处于分子状态的比例达到动态平衡,称为离子平衡。
发现简史
1887年,28岁的阿仑尼乌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离理论。但他的导师,著名科学家塔伦教授不认同他的观点,严厉抨击了他的论文,结果电离学说在数年后才受到公认。阿仑尼乌斯荣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物理学家德拜对离子作了进一步研究并获得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编辑本段]等离子态与气体放电
在绝对温度不为零的任何气体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子被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以及受控聚变装置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中,有大量的工作气体原子和杂质原子被剥离了最外层电子,成为离子。例如氧原子,若失去一个电子记作OⅡ,若失去两电子记作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