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什么样的含义,它的历史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8:03:58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商汤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商始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夏亡后都城西迁,仍称亳(今河南偃师)。

商汤立国后,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在贤臣伊尹和仲虺的辅佐下国力日益强盛起来。终於在鸣条之战击败夏桀,建立商朝,建都於亳。商汤死后,因其子大丁早死,由大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仲壬继位;仲壬死后,又以大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即位三年,因暴虐无德被伊尹放於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并还政。后世权臣废立皇帝称「行伊尹、霍光之事」。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在成汤时,曾建都於郑亳(地点尚存争议),到盘庚在位时,约在前1300年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期。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大促进;但由於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羌、髳、卢等部落,共同伐纣,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奴隶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於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於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殷商遗民一分为二,成为后来的卫、宋两国。

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按照他们所定的历史时代标准,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甲骨文发明(前1556年)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有36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4000年(因「信史」(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不过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於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